400-888-9988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今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亿元

作者: 本站来源: 本站时间:2017-02-22

近日,随着国内首批产业化铸造3D打印产品面世,3D打印产业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了解,3D打印技术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工程施工、汽车制造、航天工程、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3D产业的重视,我国3D打印机快速发展,业内机构预测,2017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亿元,2021年将达到691亿元。

国内首批产业化铸造3D打印产品面世

        日前,全国唯一的3D产业化运用基地、全省重大工业企业四川共享铸造公司经过了半个月的紧张生产,制造出全国首批铸造产业化领域3D打印产品,投入市场后,将实现3D打印运用于铸造产业化领域零的突破。

        这批产品是共享铸造公司为中车资阳公司生产的机车发动机零件,为了尽快生产出这批产品,车间里所有机器从春节到现在,24小时不停工,采取工人24小时轮流值班的方式。由于车间推行“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生产工作的主角不再是工人,而是智能化机器。同样的产量,原来手工铸造的人数,比现在需要多将近一倍的人数。

        不仅仅降低了人工成本,3D打印机还大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实现了节能减排,四川共享铸造公司智能制造部部长李昭奇说,以以前发动机上的缸头为例,以前成品率不到百分之六十,用了3D打印后,大概会把成品率提高到百分之95以上。

        传统制造是先制造模具,再实行验证后才能发现产品的缺陷,这是成品率不高的一大原因,共享铸造车间实施“智能制造”,由传统的先制造模具再实验转变为了用电脑把产品模拟制造出来,先实验,再生产,提高了成品率。

        据了解,共享铸造公司将在今年3月底正式投入批量化生产,将主要铸造生产船舶动力、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动机等产品,规划产能将达到2000多吨,年产值将达3亿元。

2017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亿元

        20世纪80年代后期,3D打印机的横空出世,开启了增材制造新时代。近年来,借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东风,3D打印步入快速发展期。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如2012年美国将“增材制造技术”确定为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后更名为“美国制造”),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南非、印度等国也通过各种措施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我国的3D打印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但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3D打印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发端于高校,如今已形成清华大学颜永年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团队、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研究团队和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团队等骨干科研力量,论文和申请专利的数量处于世界第二位。2016年10月又成立了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也通过了专家论证。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走产学研协同之路,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成为我国推进3D打印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据悉,目前我国在3D打印已有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属技术发展较快,已基本满足特种零部件的机械性能要求。在这方面,西北工业大学的黄卫东团队采用这类技术直接制造金属零件,并已成功对航空发动机叶片进行了再制造修复。与此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领衔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让我国在高性能金属材料3D打印上,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航空航天领域。

2016年8月23日,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其中提出积极开展建筑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研究,探索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部品、构件生产,开展示范应用。这意味着在国家层面对3D打印建筑技术的认可和推广应用的鼓励。

        采用3D打印技术,对房地产来说将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今后顾客不但可以定制家居,还可以定制个性化的房子,打印各种异形构件,做到一套房一张设计图。小区内的建筑,在保持风格协调的基础上,也不必千篇一律等。

        在大部分人心中,3D打印只存在于高新科技领域。但随着3D打印建筑技术的日益完善,特别是3D打印建筑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成功应用,3D打印建筑技术引领的产业变革有望成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未来的方向。

        报告大厅《2016-2021年中国3D打印机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预测,2017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1.36%,2021年产业规模将达到691亿元。

本站关键词:188bet娱乐场,【官网平台】
188bet 版权所有